MORE >

INSTRUCT

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、布局全球市场提升信息化水平

商业进步,共创美好生活

FUTURE

整理  |  创窑茶器® |  51茶具网©如有侵权,请告知处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:51茶具网-51chaju.com

新闻资讯

金庸心里,藏的是一个茶江湖!

首页    茶杂谈    金庸心里,藏的是一个茶江湖!
创建时间:2018-11-14 12:41
浏览量:0
收藏

nFlu-fynwnws1377916_meitu_1.jpg



近些日被刷屏,金庸先生这次真的退出了江湖。李白一句诗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”。大概说的就是他。

说实话,最开始认识金庸也是从电视剧里,小说看得并不多。但熟读金庸作品的朋友告诉我,一读金庸深似海,从此江湖是梦乡。


IMG_258


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,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“金大侠”或“查大侠”。

金庸一支笔写武侠,一支笔纵论时局,享誉香江;少年游侠,中年游艺,老年游仙。金庸一生的传奇,可谓多姿多彩之至。而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他,自小便与茶结缘。

他曾把爱情比喻为茶,“在最佳的时间采摘,经过精心烘焙,有懂茶的人来择水选器,并用心品尝。”他笔下的人物,无论是江湖侠士。还是文人雅士,多是重情重义之人。古今幽情,尽在一杯茶。

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,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“金大侠”或“查大侠”。

金庸一支笔写武侠,一支笔纵论时局,享誉香江;少年游侠,中年游艺,老年游仙。金庸一生的传奇,可谓多姿多彩之至。而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他,自小便与茶结缘。

他曾把爱情比喻为茶,“在最佳的时间采摘,经过精心烘焙,有懂茶的人来择水选器,并用心品尝。”他笔下的人物,无论是江湖侠士。还是文人雅士,多是重情重义之人。古今幽情,尽在一杯茶。

IMG_259

金庸先生在看完武夷山茶歌舞表演后,欣然为武夷山艺术团提词:“今生得偿武夷茶,武夷山下看歌舞。茶道歌舞俱佳妙,不枉今作武夷人。”( 邱汝泉 摄)

至爱龙井茶


香港人大多喜欢喝红茶、乌龙茶、普洱茶,金庸先生虽然久居香港。却乡音不改,茶性依然。

他喜爱绿茶,尤其是家乡的龙井茶。在金庸先生宽敞的办公室里,除了齐齐整整的中外书籍和自产的武侠小说。最多的就是来自家乡的各种绿茶。他非常喜欢熏陶在书香与茶香之中。如有好友来访,他定会用家乡的上好龙井热情款待,以茶会友,品茗论道。

IMG_260


1999年4月8日,杭州龙井茶区山温水软,新茗飘香,春意盎然。新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著名作家金庸先生,兴致勃勃地来到位于龙井茶区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品尝新茗。

绿翠清香、鲜爽甘醇的龙井茶令人口舌生津,齿颊留香,主人的情谊和美景佳茗引发了金庸先生的灵感。当主人请金庸先生题字留念时。他逸兴满怀,挥笔留下了13个潇洒的大字:水温雅,茶温雅,古今幽情一杯茶。


这13个字,不仅写出了龙井茶、龙井水的特征,概括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哲理。还可品出作者的温文儒雅,以及武侠小说大师胸中雄兵百万、儿女情长的恩怨情怀。可以说,只有金庸先生这样才华横溢、挚爱龙井茶的大师,才有如此意味深长、意蕴美妙的大手笔。

IMG_261


金庸先生习惯深夜写作、阅读。直至清晨,以茶为伴,文思倍涌。那些深受读者喜爱的武侠小说、评论随笔,包括部分《香港基本法》的初稿,都是在茶水的浸润下,从他的心海和笔端流淌而出。真可谓“古今幽情一杯茶”!

喜茗茶练急步


喝绿茶、晴天急步走、热天雨天踏脚车、平时看书写书法,心情放轻松。这些,便是武侠名家金庸先生的养生和保健之道。


金庸先生小说笔下的英雄好汉,总是练得强健体魄,生死总是一瞬间,现实中的金庸先生并没有他笔下主角的“武功招式”。

金庸先生说:“我的身体一向还好。但并不像有的媒体说的那样功夫了得,其实我不会功夫,一点也不会。”

金庸先生喜欢运动,每日坚持到山顶作绕圈散步,大概走45~50分钟。不过,他强调,他的散步并非步伐缓慢,而是要“出汗”及会“急促呼吸”的急步;至于太阳过猛或下雨时,他便会改留在家踏健身单车30~45分钟。

IMG_262


“品绿茶”是金庸先生的养生之道,他深信喝茶有益身心健康。1992年12月,金庸先生曾为浙江茶博会题词:“碧玉翠绿沁心芬芳,日夕饮斯遐寿永康”,赞美龙井等家乡绿茶似碧玉翠绿,芬芳沁人,日常品饮。定能健康长寿。

金庸先生对绿茶品质有一定研究,“最好的绿茶茶叶是鲜嫩的,清明之前便要采下。饮茶与养生是相通的,茶可以使人怡神健脑,这一功能恰是养生所需要的。但我以为,喝茶的量不要太多,就如我每日的食量亦很少,尤其是淀粉、蛋白质食品均要吃少一点。我认为人遇上困难事,愈轻松愈容易应付,愈紧张便愈难应付。无论看书还是写书法,都会令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,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。”

下棋让人心静


除了茗茶健身,金庸先生认为下棋可以帮助心静,以平和心情。金庸先生说:“我一直对围棋很有兴趣。我的老师是聂卫平,我向他鞠躬拜过师,可惜的是聂卫平没有时间好好教我,我也没什么进步。我是业余围棋六段。中国棋院所有的职业棋手都与我下过棋、教过我,所以教过我的老师的段位加起来,可能是世界最高的。在我的许多作品中也都写到了围棋,《书剑恩仇录》中陈家洛下围棋,用棋子做暗器;《笑傲江湖》中的黑白子痴迷围棋;《天龙八部》的玲珑棋局等,不同的人物下围棋体现出了不同的性格。”

IMG_263

写武侠小说前,金庸(右)与梁羽生就是挚交好友。在《新晚报》期间,他们二人都爱谈论武侠,亦经常一起下棋。


曾有人在报上对金庸的小说进行了刻薄的嘲讽。当时,许多人都认为金庸会大动肝火。但恰恰相反,金庸没有拍案而起,而是向媒体发了一封特别温和的公开信:“……上天待我已经太好了,享受了这么多幸福,偶尔给人骂几句,命中该有,也不会不开心的。”轻描淡写,泰然得很。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品性修养。

这种修养是极宝贵的财富,是情志养生的至高境界,达到这种境界的关键就是要具备“八风吹不动”的心理素质。

金庸在信中对“八风吹不动”的境界做了自己的解释:“佛家的‘八风’,是指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讽、苦、乐。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:顺利成功是‘利’,失败是‘衰’,别人背后诽谤是‘毁’,背后赞美是‘誉’,当面赞美是‘称’,当面詈骂攻击是‘讽’,痛苦是‘苦’,快乐是‘乐’。先哲教导说,应当修养到遇到八风中任何一风时都不为所动,这是很高的修养。我朝这个境界不断地努力,就一定能健康潇洒地活着,不会随随便便地被不如意的事情气出病来,更不会被气死。”


IMG_264


金庸先生讲究中庸之道是因为他保持了一分顺应自然的心态,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说过,他最喜欢的城市是杭州。最喜欢的生活是喝茶。

他说:“可以说《天龙八部》表达了我对人生的部分看法。我们中国人认为,虽然死不可避免,但生时应该过得好好的,应该去帮助别人,心平气和的,讲究中庸之道。”正是这种人生观指导着金庸,万事不强求,能有所作为当然好,不能也没有关系;重要的是寻求内心的闲适,要自己获得满足。

金庸茶馆声名鹊起


谈到金庸的茶缘,不得不说“金庸茶馆”(现已歇业)。这个江湖上流传已久、如今声名鹊起、各路英雄拍案叫好的侠士聚会地――“金庸茶馆”,是金庸先生授权组织的“金庸书友会”在杭州开办的茶馆,每年金庸先生都会到此坐坐,喝一壶上好的龙井。

IMG_265


2003年,一批好友在杭州发起“金庸书友会”,并在西湖创办金庸茶馆,出版《金庸茶馆》杂志。金庸先生非常高兴,他认为在茶馆以书会友,交流探讨心得体会,很有意义,于是为杂志写了一篇发刊辞――《关于“金庸茶馆”》,结尾部分谈到金庸茶馆的由来:


“如果有个茶馆,茶客们逢到了,沏一杯茶,谈谈袁承志、青青、阿九,倒也有点味道。因此,台湾的朋友们组织了一个“金学研究会”,要出版“金学研究”刊物。我就说我写的小说内容浅薄,平日消遣倒也不妨,茶余酒后,也不妨作为谈资。“金学”两字,愧不敢当。有读者说,有人研究钱钟书先生,称为“钱学”,金钱,金钱,金还在钱上,“金学”有何不可?我说,和钱先生相比,我学问太浅,天差地别,不可相提并论。但台湾还是有一批金庸小说爱好者,他们自称拜‘金”主义者、“纸醉金迷者”,还组织了一个“拜金”团,到香港来拜访我,释称:“拜金者,拜访金庸也”。拜访某人,当然可以。”


如今已无法奢望与金庸先生在“金庸茶馆”不期而遇,即便未能在“金庸茶馆”遇上金庸先生,如果你在平日里能遇到拜“金”主义者、“纸醉金迷者”,与他们一起品茗论“金”,亦是人生一大乐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