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RE >

INSTRUCT

品茶创美,窑火烨烨。

商业进步,共创美好生活

FUTURE

整理  |  创窑茶器® |  51茶具网©如有侵权,请告知处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:51茶具网-51chaju.com

新闻资讯

君子有常德,不改旧时香味色,茶具,茶道,茶文化

首页    茶杂谈    君子有常德,不改旧时香味色,茶具,茶道,茶文化
创建时间:2018-11-19 20:02
浏览量:0
收藏

秋水长天,两岸柳黄霜白,北雁南飞,舟行摇摇。


孤舟之上站着一个中年人,矮小瘦弱,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。


IMG_256


一夜未眠,此时的他站在船头,心中如捣。再次遭贬,动身滁州,四海茫茫,前途未卜,心中感慨万千,随口吟成一首七绝:


阳城淀里新来雁,趁伴南飞逐客船。

野岸柳黄霜正白,五更惊破客愁眠。


这个人就是欧阳修。



今人熟悉欧阳修,多是因为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的名句,小小孩童不解“醉”意,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吟诵。


其实,欧阳修“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”,他的影响远不止一篇《醉翁亭记》。


IMG_257

▲ 欧阳修像


他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,为吏、为学、为人,从未有半点懈怠。遥想当年,其文才天下宗之,其史才天下赏之,其吏才天下钦之,三才合一,无人能出其右。


但,认真的人往往活得更累。


朝堂之上,他直言进谏,敢上疏罢免宰相吕夷简,只因其昏庸误国;


敢作《与高司谏书》,让高若讷“直携此书入朝,使正予罪而诛之”;


敢于“立殿陛之前,与天子争是非”。


IMG_258

▲ 欧阳修《集古录跋》


文坛之中,他力斥那些浮艳的四六文和险怪奇曲的“太学体”,并创作出大批自然条畅、博采众长的古文,身体力行地推动诗文革新运动。


生活之中,他又能写出诸如《诉衷情·眉意》、《食糟民》等篇,用心感受最底层贫苦百姓的悲欢离合,怜悯百姓,为民发声。


IMG_259


吃力不讨好?多管闲事?欧阳修的坚持在很多人看来都没有必要,甚至有点可笑,他也因此得罪很多朝臣,屡次遭贬,仕途坎坷。


在当时随波逐流,人人自危的环境中,欧阳修身居高位,仍能坚守大节,保持人格尊严,自觉地担当起社会责任,这赤子之心多么可贵!



多年以后,他借由茶,表达了这份坚持。


“吾年向老世味薄,所好未衰惟饮茶。”


世情崎岖多变,当看尽人世沧桑之后,惟独对茶的喜好未曾稍减。这是欧阳修晚年诗作,借咏茶来感叹人生。


为人如品茶,平淡之中那小小的坚持,也许不为人所理解,但你知道,那是值得的。


IMG_260


风吹叶落,时节更替,意气风发的“醉翁”已不复当年,变得畏诗避酒,追求的也从酒的激烈变为茶的恬静,但那份浩然之气,依然在。


他曾作《双井茶》诗,有两句写到:


“岂知君子有常德,至宝不随时变易。

君不见建溪龙凤团,不改旧时香味色。”


他从茶的品质联想到世态人情,借咏茗以喻人,讽喻那种“争新弃旧”的世俗之徒,阐明君子应以节操自励,即使犹如被“争新弃旧”的世人淡忘了的“建溪”佳茗,但其香气犹存,本色未易,仍不改平生素志。


IMG_261

▲ 龙凤团茶 图案


欧阳修的一生,正是如此。其大家之范,概也由此而来。


王安石评之曰,“果敢之气,刚正之节,至晚而不衰。”《宋史·欧阳修本传》称:“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放逐流离,至于再三,志气自若也。”


千百年后,我们所读的欧阳修,也许只是短短数百字的名篇;但不该忘记,一路走来,有多少这样认真到极致的大儒,上下求索,以一己之力扛起文坛的大旗,指引文学史前进的方向。


IMG_262
▲ 欧阳修 雕塑


从这些人身上,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,来培育抵抗庸俗、无聊的抗体,让传承之路走得更远。